新华社宜昌11月24日电(记者施勇峰 钟华林)宏伟的葛洲坝枢纽工程今天迎来电厂成立20年纪念日。20年来,这项闻名于世的宏伟工程累计发电2460亿千瓦时,累计创工业产值194亿多元,上缴利税80亿元,上缴三峡建设基金31亿多元,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己制造和安装,自己管理运行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其规模宏伟、施工强度大、技术复杂,不仅在我国水利水电建设史上是空前的,就是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葛洲坝枢纽共有两座水电站厂房,分设在二江和大江。1981年1月4日,葛洲坝工程胜利实现大江截流,第一次实现了腰断长江的梦想。同年,二江电厂一、二号机组并网发电;1986年,大江电厂第一台机组发电投产;至1988年,装机总容量达271.5万千瓦的21台机组全部并网投产。
“要看现代化,请到葛洲坝”,这句在中国水电系统广为流传的话是对葛洲坝20年技术创新的赞誉。葛洲坝枢纽发电厂初期,正值我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工农业用电极度紧缺,经济建设急需电能的投入。为了使这座国内最大的发电企业尽快发挥效益,葛洲坝电厂不辜负全国人民的期望,从零起步,一年一个台阶,使每台机组都能实现满发、超发。在设备改造和技术创新中,他们始终坚持安全性、可靠性第一,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国产为主、必要引进,以我为主、联合开发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形成了目前机电设备运行高可靠性、高自动化程度,维护少、操作少的新设备体系,科学地解决了机组过流部件泥沙磨蚀严重、二江电厂窝电、大江尾水冲坑等工程技术难题,并荣获国家级、部级科技进步金奖、新星奖共50多个大奖,这些技术已在全国20多家大中型水电站应用。1998年,葛洲坝电厂以先进、科学的计算机监控系统实现对主辅设备的实时监控,同时大江电厂实现了“ 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先进管理模式。?
葛洲坝工程的胜利建成,不仅为华中电网提供了强大的电能,更重要的是,它为三峡工程进行了实战准备,锻炼了一支高水平的施工队伍。葛洲坝工程是三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90年代初期,葛洲坝工程管理者就确定了“ 管好葛洲坝,进军大三峡”的目标。葛洲坝电厂从1993年开始,就积极投身三峡工程建设,先后承担了三峡水情预报、三峡供电、供水等9个方面的工程任务,为三峡工程优质高效施工提供了积极的服务。早在葛洲坝电厂建厂初期,他们就提出了“发电育人”的思路,明确了“开发水电、人才两种资源,建设能源、人才两个基地,完成电力、人才外送两大任务”的工作方针。1996年,他们与二滩电站签订协议,以人才输出方式成建制地承包刚刚竣工发电的国内目前最大装机容量电站的生产和技术管理,锻炼技术骨干队伍。到90年代中期,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大批实力雄厚、上岗就能独当一面的技术人才群,向全国各大电站,如大亚湾电站、广东抽水蓄能电站、阳逻电厂、隔河岩电站等输送人才296名,为三峡工程输送人才46名。
PAA聚丙烯酸分散剂:是一种常用的分散剂,除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作阻垢分散剂使用外,还广泛应用于造纸和纺织、印染、陶瓷、涂料等行业的螯合分散剂。